50年代至60年代流行语?
观点1:
20世纪50年代
上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的开端,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。出现了一系列犹如“同志”、“改造”、“建设”、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、“跑步进入共产主义”等流行语。
【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】
1951年5月28日的《革大改造报》记载了8岁小学生抓特务的事件。获悉此事的毛泽东为苏州小朋友陈永康题词: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”随后,这句鼓励人学习和奋进的话进入教育系统,成为每间教室里、黑板上方最常出现的一句话。直到今天,这句话仍然不时被提起,或印在小学生的作业本上。
20世纪50年代的广告招贴画
【同 志】
“同志”一词源于苏联,正如其字面的意思那样,它指的是“拥有共同志向的人”,指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。无论是陌生人之间,还是彼此熟识,甚至是情侣、夫妻之间,都可以互称“同志”。从很多当时的小说、电影里,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,一句“同志”背后的丰富情感,包涵亲切、鼓励、客气等等。
【一穷二白】
“我们:一为‘穷’,二为‘白’。从发展的观点看,这并不坏。穷就要革命,富的革命就困难。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,就骄傲得很。我们是一张白纸,正好描绘最美好的画卷。”出自1956年《论十大关系》。“一穷二白”也成了50年代的流行语,形容建国初期各个领域底子薄弱的艰巨状况和建设决心。
【半边天】
1959年开始流行。指代妇女。出自毛泽东:“妇女能顶半边天。”当时政府舆论宣传要将妇女头上的三座大山神权、族权、夫权推倒,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。人们口头上常将其当做调侃用词:“你家那半边天来了吗?”
20世纪60年代
在“文革”时期,流行语更是以口号的形式被广泛传播。诸如“打倒”、“横扫”、“三忠于四无限”、“破四旧、立四新”、“红卫兵”、“黑五类”之类的革命话语占据人们的生活。
【斗私批修】
1967年9月25日《人民日报》报道说,主席在视察了华北、中南和华东地区后,提出“要斗私,批修。”后来,这一口号被人们运用到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,在开工或者开会之前都要喊一遍。甚至连在街上买豆角,商贩为了不让人把好的豆角都挑走,都以“斗私批修”、“狠斗私字一闪念”作为理由。
【变质】
指在思想立场上向“剥削阶级”发生了质的转变,后来又说成“变修”。当时人们认为,那些出身好、革命队伍里的人,如果有自私自利等思想,就是因为受了反动思想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腐蚀,思想变质了。比如有省吃俭用的农民看到青年人爱打扮、爱穿好衣服,就会半开玩笑地说他“变质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