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再别康桥》中的意象选择体现了哪些手法?
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有关【《再别康桥》中的意象选择体现了哪些手法?】的优秀文章,希望本文可以问您了解相关问题提供帮助,看官请往下耐心阅读!
第1部分内容:
【诗歌原文】:《再别康桥》徐志摩意象是诗的元素,是凝结着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。本诗描绘了大量意象,透过它们之间的交相辉映展现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,也表达出了依依不舍的情绪。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以下特点:
(1)拟人化,以形传神。
诗歌把金柳比作新娘,形似神肖。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,多像一位风姿绰约的新娘。面对此情此景,诗人心驰神往。
他爱恋康桥的一草一木,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。
诗人在这里将意象拟人化,将景物的美赋予了神韵与情感。
(2)情景交融,借景抒情。诗歌的第三节描绘了一个意象“青荇”,是对第二节的补充和深化。
在作者的心目中,康河的这些水草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,它们似乎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,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,又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们生长环境的美好。
诗人借意象比喻自己,将自己的情感完美地融入了情景之中。
(3)虚实结合,以实衬虚。
诗歌第三四节写“青潭”,先实后虚,虚实相生,青荇浮藻之间,水天一色,波光潋滟,如梦似幻。
先把清潭想象成五彩斑斓的梦,再由“梦”联想到以前寻梦的浪漫。
由实到虚,借潭写梦又融情于梦,借梦发感,以实衬虚,展露出了别样的浪漫情怀。
(4)动静结合,以静衬动。
诗歌首尾两节都写到了“作别云彩”这一细节。
前者显得飘逸高洁;后者则感伤落寞。
“云彩”这一意象以静衬“作别”的动,精妙入微的折射出诗人隐秘难言的复杂心理。
【《再别康桥》中的意象选择体现了哪些手法?】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您喜欢,更多知识请持续关注本站
- 上一篇:酒色财气的“气”是什么意思?
- 下一篇:两字吉语?